龐君華牧師/撰
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是生活在尋常的日子下,沒有特定的節日,有日常循例的工作與責任,漫長的下半年的常年期即是如此。在尋常的日子中每日持續的靈修操練,我們有稱作「日常的修持」。堅持每日的操練,日積月累地,我們會發現生命在其中悄悄地也在轉變中。這也是「內心一天新似一天」的境界。
本週介紹一個祈禱的操練,就是用「心」而不是用「腦」的祈禱。用「腦」的祈禱的特色是祈禱中,不斷地用自己的理性分析,這樣祈禱的表現,就是在「不斷地說話」,一經說話、造句,就會用到邏輯思考,於是這樣祈禱就會不斷地向上主說話、陳述,時而描述自身的困境,時而「教導」上主該怎麼做。時而高亢、時而哀求,甚至大聲(狀膽)宣告,覺得憑著信心,我們求什麼都必得著,這時若腦海中出現任何的「念頭」,往往都會用「耶穌對我說..」、「聖靈對我說..」的形式來表達。最後,還會「畫押」式的結語: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」於是就感受到祈禱已經完成了。最後結果如何,我們的「理性」都能幫上主「自圓其說」。
用「心」祈禱則不同,祈禱時重點不在「說話」,而在靜默中用「心」其體會上主的同在,放下頭腦的分析、論述,讓心靈徹底的安靜下來,留心「心」的感受,信心中知道上主已經知悉一切,我們尚未陳述時,祂已知曉,那麼祂的旨意為何?祂要我們以何種態度回應生活中的挑戰?當我們初步安靜下來時,我們會發現,內心就會有許多對話、雜音。這時我們需要一些重複的短禱,來幫助我們的心停止「爭鬧」。複頌短禱可以使我們不會因「心猿意馬」,以致靜下來反而心更亂的情況。在短禱的輔助之下我們的心也能進入到安靜的「頻率」,這時我們就能「以無言之言」與上主溝通、祈禱了,久而久之,我們會更習慣於清明地了悟生活的真相、真實的我,以及活化了的經文,還有活生生的上主。 總之,若能每天播出一段時間,進行靜默下的祈禱,日久避能看到心靈的變化,這是日常生活下的恩典。《原子的習慣》一書提到,若每天改善1%,日積月累下來,會看到很大的改變,大家不妨一試,日後我們會深化這個操練的課題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