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三讀三禱
讀經.默想

每天早上六時‧中午十二時‧下午六時更新
(台北時間,GMT+8:00)

#Reading&Prayer

  • 【丙年.復活期第二週.週六

    2025年5月3日(晚禱) 【丙年(路加年).復活期第二週】每日三讀三禱運動

    【晚禱經課】

    路加福音14章12-14節 為那些有需要的擺設筵席

    【默想】

    有時我們在信心中要作一些所謂「虧本」的事,就是不求回報,但求將上主的憐憫與慈愛,帶給那些受忽視的人,而且他們也不能回報在你的身上。可惜這個時代我們對待他人或者教會的策略,都不作「虧本」的事;那麼只為考慮對自己的回報,或是只為考慮壯大自己團體的一切行動,都不會達到蒙上主賜福的層次。你上次作「虧本」的事是什麼時候?你的教會可有計畫「服務人而不求回報」的事工嗎?

    【經文默想】

    路加福音14章13-14節
    你擺設宴席,倒要請那貧窮的、殘疾的、瘸腿的、失明的,你就有福了!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。到義人復活的時候,你要得到報答。

每日三讀三禱指引:如何開始三讀三禱? 默想聖言的步驟


每週文字檔下載

專題文章

  • 鄭沂珊姊妹/撰

    1. 榮光照臨,悔改歸心 —— 從逼迫受苦到勇敢見證
      (使徒行傳9章1-20節、26章1-18節;以賽亞書6章1-8節)
      保羅在大馬色經歷從「仇敵」到「僕人」的徹底翻轉,我的生命中有沒有我仍緊抓不放、不願讓神光照的黑暗角落?當我聽見「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」時,是否願意如保羅一樣回應:「主啊,我當作什麼?」還是仍堅持自己的道路?以賽亞在異象中承認「我是嘴唇不潔的人」,保羅也自認是罪魁。我是否願意在神的榮耀中承認自己真實的光景,讓神潔淨與差遣我?
    2. 異象如炬,使命如鼓 —— 從安逸舒適到領受差遣
      (以西結書1章1節-2章1節;啟示錄5章1-10節;路加福音5章1-11節)
      神的異象並非為滿足人對超自然的好奇,而是為預備人進入使命。以西結與彼得如何被異象震撼後進入「被差遣」的生命?我是否也曾看見卻沒有行動?當天上的書卷展開、彼得放下魚網,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安全感與專業邏輯,順服那位「配得展卷」的主的呼召?
    3. 悔歸上主,盼望復甦 —— 從被擄異鄉到歸回復興
      (以西結書11章1-25節、20章39-44節、28章25-26節;路加福音12章29-32節)
      在混亂、審判與背叛的時代裡,神仍說「我必使你們歸回、潔淨你們」,這樣的盼望是否仍在我心中佔有位置?還是我已習慣於絕望與冷淡?路加福音中,耶穌勉勵門徒「不要懼怕,只管尋求祂的國」,這是否呼應以西結書中神應許的復興?我是否在世局變動中仍堅信神的國度終必實現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