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【丙年.聖靈降臨期第廿四週.週五】
【經課】
耶利米書22章1-17節 背棄與主所立的約
【默想】
今天開始一連三天的舊約經課,所採用的耶利米書經文,都是屬於耶利米針對當時對王室的講道,他所講論的對象,是猶大國大衛王朝的幾位末代君主,其中約哈斯(沙龍)、約雅敬、西底家都是約西亞王的兒子,約雅斤則是約西亞的孫子。雖然約西亞王可說是一位賢君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也致力於按著律法書的精神進行改革的領袖,但他的兒子們卻都反其道而行。今天經文的第一部份,先知首先提到了一個王的基本使命,就是要施行公義,司法要公正,不能流無辜人的血。另外,要保護如孤兒寡婦等等的弱勢者,若君王不能做到這基本的要求,國家就有危險了。將來國家成為荒涼之地時,外人只會嘆息曾經在這裏的百姓「因他們離棄了耶和華-他們上帝的約,事奉敬拜別神」所以落得此等下場。先知論到的第一個王是約西亞王的繼承人沙龍,登基後改名為約哈斯,他在位僅僅三個月,就被埃及的法老王尼哥廢了,並且被俘虜到了埃及,最後也死在埃及,終身無法回到故土。此後法老另立了約西亞的另一個兒子約雅敬為王(登基前名為以利亞敬),他在位11年是一位十分糟糕的君王。他不但在信仰上沒有跟從父親的改革,仍然「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」,耶利米更形容他是一個「可敬的父親的可恥的兒子」。約雅敬在政治上也搖擺不定,一下子順服巴比倫,三年之後又背叛巴比倫,招致到地區列國的攻擊。在國內他好大喜功,動用民工建造宮宇,甚至拖欠工資(第13節)。所以在第15節耶利米譏諷他說:「難道你作王就是要蓋香柏木樓房爭勝的嗎?」他的作風也帶來了一種不公義及浮誇的社會風氣。從耶利米對王室的講章中,君王或者是政府有個重要的任務,就是要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,以及要保護國中弱勢族群的政策。我們應該以此為標準,督促為政者要高舉公義來治理國家。
【經文默想】
耶利米書22章3節
耶和華如此說:你們要施行公平和公義,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者的手,不可虧負寄居的和孤兒寡婦,不可用殘暴對待他們,也不可在這地方流無辜人的血。
每日三讀三禱指引:如何開始三讀三禱? 默想聖言的步驟
每週文字檔下載
-
鄭沂珊姊妹/撰
- 新天新地,永約永依
以賽亞宣告上主必創造新天新地,使過去的哀哭不再記念(以賽亞書65章17–25節),並以母親的慈懷安慰祂的百姓(以賽亞書66章1–13節)。使徒彼得提醒信徒,在試煉中仍要因復活的盼望而歡喜(彼得前書1章3–9節),希伯來書更指出基督一次獻上自己,帶來永遠救贖(希伯來書9章23–28節)。這是上主更新的應許:不僅更新天地,也更新人心。
💡當世界充滿衝突與失望,你是否仍仰望那位創造新局的上主?你是否願意讓祂的安慰與救贖成為你信心的根基,活出新造子民的盼望?
- 真誠行道,愛中建造
以弗所書呼召信徒除去虛假,說誠實話,以愛心彼此建立(以弗所書4章25節–5章2節);哥林多前書則教導我們,自由須以愛為界,為使一切榮耀上帝(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–11章1節)。耶利米警戒君王不可貪婪與欺壓,而要施行公義(耶利米書22章1–17節),正如耶穌指責宗教領袖虛有其表,卻失去憐憫(馬太福音23章37節–24章14節)。
💡 信仰的真實不在言辭,而在行動。當我們被虛偽宗教與功利文化包圍時,是否仍能活出真誠與愛?你是否願意讓生命成為見證,使公義與憐憫同行?
- 忍耐信守,盼望恆久
主耶穌預言聖殿傾覆與逼迫來臨,卻應許「惟有忍耐到底的,必然得救」(路加福音21章5–19節)。帖撒羅尼迦後書勉勵信徒在困難中不要懶惰退後,而要堅持行善(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6–13節)。以賽亞異象中,耶和華的榮光終必照耀,使黑暗變為光明(以賽亞書60章17–22節;66章14–24節)。
💡 信心的忍耐不是消極等待,而是積極信靠。當試煉延長、環境逼迫時,你是否仍堅守那永不落空的盼望?你是否相信上主的榮光終將臨到,照亮一切忍耐等候祂的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