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8日(早禱) 【丙年.聖靈降臨期第廿二週.週六】

【丙年.聖靈降臨期第廿二週.週六】

2025年11月8日(早禱) 【丙年(路加年).聖靈降臨期第廿二週】每日三讀三禱運動

【經課】

哈該書1章1-15a節 造耶和華殿的命令

【默想】

大流士王即是舊版和合本的大利烏王,在他登基後的第二年第六個月的初一,也就是一個「新月」喜慶的節日,先知哈該發表了信息。聖經上對於「先知哈該」的記載不多,經文上沒有特別介紹,很可能是當時大家都熟識的人物。他向當時回歸的族群中的領袖與百姓們傳達上主的信息,提醒他們對上帝聖殿的荒涼景象,好像顯得漠不關心。相對於節日的慶典,百姓自己修繕完整的房舍,聖殿顯得格外荒涼。然而大家仍不動工建造的原因,極可能是大環境的因素,當時帝國的態度、撒瑪利亞人的阻力,以及連年收成不佳等等,所以百姓才會說:「…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還沒有到」,於是先知要大家省察,再仔細想想「這樣好嗎」?當每個人都顧著自己生活的改善,而任由聖殿荒涼的舉動,往往也是意味著從領袖到個人以致整個群體,不知不覺中沒有把信仰建造「放在心上」。其實,上主的殿或是教堂,雖然只是個形式的建築物,上主是靈,不會住在其中,受其限制,但是對信仰群體而言,如何安排他們的信仰中心,也可以一窺他們靈性的狀況,特別是當聖殿荒涼,而自家卻華麗時,正好說明了人對信仰的漫不經心,反之,如果只有金碧輝煌而沒有靈性的向度,也反應了信仰群體的膚淺;所以我們如何參與我們崇拜中心的建造(家庭的、公共的),正好反映了我們靈性的向度,對上主要「存敬畏的心」(第12節)。你想,他們回歸時,心心念念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以及聖殿,為何會冷淡了下來?是因為現實的生活壓力(盼望多得卻少收)?還是內心失去了信仰的熱誠?

【經文默想】

哈該書1章9-10節
你們盼望多得,看哪,所得的卻少;你們收到家中,我就吹去。這是為甚麼呢?因為我的殿荒涼,你們各人卻只為自己的房屋奔走。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。所以,因你們的緣故,天不降甘露,地也不出土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