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年.合時儀文 22 (常年期 27)

丙年(路加年).合時儀文 22 (常年期 27)

,
  • 週四
  • 週五
  • 週六
  • 主日
  • 週一
  • 週二
  • 週三

【文字內容】

  • 經課一
  • 詩篇
  • 經課二

耶利米書52章1-11節 耶路撒冷被圍

【默想】

耶利米書已經到了尾聲,猶大或耶路撒冷的結局也已顯露出來,迦勒底的大軍攻破聖城,西底家王的叛變,又是一個錯誤的政治判斷,反而招來了敵人入侵的藉口,他們一家也受到極其殘酷的對待,他失去了雙眼,被擄到巴比倫去,他的子女、官員全都在他面前被殺,他的下半生肯定不好過。耶利米的話受到了印證,但這絕不會是件快樂的事。此時大家可能忘了,耶利米的預言還有另外的一部份,你可想起?

【經文默想】

耶利米書52章2-3節
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像約雅敬所做的一切。因此,耶和華向耶路撒冷和猶大發怒,以致把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去。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。

耶利米哀歌3章19-26節 祢的信實廣大

【默想】

請閱讀經文後,安靜默想,
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,
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。

啟示錄2章8-11節 務要至死忠心

【默想】

士每拿是一個富裕的海港城市,猶太的移民眾多,猶太教信仰在帝國是合法的宗教之一,所以初期的基督徒往往被視為猶太教的一支,也因此受到當時帝國法律的保護,但是隨著基督的信徒日多,且不乏非猶太血緣的人加入,於是引起了原來猶太人的戒心與迫害,透過告密、舉發,使得基督教徒失去了帝國法律的保護,成為非法的宗教團體。示每拿教會雖位於一個頗富裕的城市,原先的猶太人又多是富裕的社會階層,但是該教會的信徒,大多是社會底層,他們是「患難與貧窮」的,此乃以世俗的眼光衡量,然而在復活的基督眼裏,他們卻是「富足」的。基督深深明白他們正遭受的迫害,而且還會繼續受苦。也曾歷經痛苦的基督(「死過又活了」的基督),完全能體會他們此時的處境,祂對士每拿教會的提示是「不用怕!」以及「要忠心」。不懼怕是對復活的主有信心,祂所帶來的生命是死亡所不能拘禁的。忠心則是一心仰望或期待「生命的冠冕」,而不是患得患失地期待世俗的肯定與成就,若能如此,就不難實踐忠心到底了。今天請你試著揣摩當時受苦中信徒的心情,當死亡是如此地靠近時,也就是面對巨大的環境壓迫,生命顯得如此脆弱時,復活的基督帶給他們怎樣的安慰?請思想「復活不是可有可無的教義,復活是活生生,帶來力量的盼望」這句話的意涵。

【經文默想】

啟示錄2章10節
你將要受的苦,你不用怕。看哪!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,使你們受考驗,你們要遭受苦難十日。你務要至死忠心,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。

【文字內容】

  • 經課一
  • 詩篇
  • 經課二

耶利米書52章12-30節 聖殿被焚燬

【默想】

猶大終於滅亡了,耶路撒冷城被焚,聖殿被毀,聖殿中的器皿被擄掠一空,舊日官僚被處死,百姓被俘虜充軍到巴比倫,展開了異邦的生活。有些人逃往埃及,有少數人因緣際會留了下來。舊日的社會就這樣一夕崩解了。然而,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?似乎沒有,只要信仰仍在,故事就會繼續發展下去。請用想像力,若是你活在當時,從一般百姓的角度,你覺得接下來故事有哪些發展的可能呢?「城破殿毀」的情況下,這些外在宗教的象徵一一褪去時,請問他們要如何能再連結成為一個信仰的群體呢?你看這是「危機」?還是「契機」呢?

【經文默想】

耶利米書52章13-14節
他焚燒了耶和華的殿、王宮和耶路撒冷的房屋;用火焚燒所有大戶人家的房屋。跟隨護衛長的迦勒底全軍拆毀了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。

耶利米哀歌3章19-26節 祢的信實廣大

【默想】

請閱讀經文後,安靜默想,
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,
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。

啟示錄2章12-29節 呼籲對信徒的忠信

【默想】

這段經文包括了地理上兩個地域相近的教會,別迦摩與推雅推喇的教會。他們遇到不盡相同的問題。別迦摩是一個「方伯轄區」,方伯是一個官名,是由元老院派任的省長,可以配劍表示可掌生殺大權,但是顯然他誤用了他的配劍及權柄,殺了堅持信仰的信徒安提帕,所以他的衙門也被約翰稱為「撒旦所在的地方」。雖然別迦摩有逼迫,但是作者提醒信徒,主基督是有「兩刃劍」的那一位,祂知道信徒正處於被迫害中,此刻更要警醒。另一種危險在他們中間,就是出於錯誤的教訓,如昔日的巴蘭或尼哥拉的錯誤教導,引誘百姓鬆懈了信仰上的忠信與堅持。在當時受苦是信徒的日常,當城中舉行大拜拜時,所有的食品都要先獻祭給偶像,不吃祭祀過的肉品的基督徒,飲食就成了很大的問題。但無論如何,信徒還是堅持成為忠信的門徒,所以基督要給他們獎賞—天上的糧食「嗎哪」,以及可以刻在白石上的新名號。另一個城市推雅推喇的教會,在各樣事上滿有見證,但他們卻容讓假的女先知敗壞信仰。教會為保持在信仰教導上的純正,必須要有一套機制來防患於未然,一方面,教會中可以講道的弟兄姊妹,若只注重外表的敬虔,還是很容易帶出錯誤的教導;另一方面,教會也需要弟兄姊妹常在真理中接受造就,以便分擔及分辨教導的工作。綜觀經文中兩個教會的信徒,他們都是活在一個被逼迫的環境中,他們的挑戰是要在這種情況中「堅持對信仰的忠貞」與「正確的教導」。請問你想這兩個課題如何在現代的教會中實踐呢?

【經文默想】

啟示錄2章25-26節
我們是他所造之物,在基督耶穌裏創造的,為要使我們行善,就是上帝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。

【文字內容】

  • 經課一
  • 詩篇
  • 經課二

耶利米哀歌1章7-15節 一切過路的人你們不介意嗎?

【默想】

昨天耶利米書的結尾(耶利米書五十二章),讓我們看到「城破殿毀」、百姓被擄的景象。這對一直自恃有聖殿庇佑,聖城堅固不破的百姓而言,這是何等大的衝擊。哀歌就是在這種景況中的著作,她代表了聖城的哀泣。過去被視為「不潔淨」不能進入聖殿的外邦人,如今竟然肆意踐踏著聖殿。原來的百姓反而不能去崇拜,內中神聖的聖物器皿都被洗劫一空。民間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,普遍缺乏糧食的情況嚴重,再貴重的東西,都換不到糧食,日常生活舉步維艱,生命及自由都受到威脅。當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時,過去驕傲的市民,此時才覺得生命如此的卑微。於是耶路撒冷哭了,少女猶大也哭泣了。這樣的景況,圍觀的人不在意嗎?上帝不在意嗎?有誰在意呢?早知如此,又何必當初呢?你覺得在這個時候,誰會在意呢?先知曾如何安慰他們?

【經文默想】

耶利米哀歌1章15節
主棄絕我們當中所有的勇士,聚集會眾攻擊我,壓碎我的年輕人。主踹下少女猶大,在醡酒池中。

耶利米哀歌3章19-26節 祢的信實廣大

【默想】

請閱讀經文後,安靜默想,
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,
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。

馬太福音20章29-34節 耶穌動了慈心

【默想】

兩個瞎子雖然眼盲但心卻不盲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人生最大的問題「瞎眼」是可以有機會得到解決的。機會就在「那一位」大衛的後裔身上,所以他們緊緊把握著這次可能遇到他的機會。當耶穌經過時,他們大聲求救。耶穌問「你們要我為你們做甚麼?」可想而知他們要求的就是他們生命最關鍵的需求,「主啊!讓我們的眼睛能看見」。如果今天耶穌也問你這個問題:「你們要我為你們做甚麼?」你如何回應呢?請特別留意經文最後的一句話「他們立刻看得見,就跟從耶穌」。他們所要的不只是為了個人生命的困境得以解決,他們還要活得更有意義,於是他們立刻成為了門徒。

【經文默想】

馬太福音20章34節
耶穌動了慈心,摸了他們的眼睛,他們立刻看得見,就跟從耶穌。

【文字內容】

  • 經課一
    啟應文
  • 經課二
  • 福音書

耶利米哀歌1章1-6節 耶路撒冷成為淒涼
詩篇137篇 巴比倫河邊的哭泣

【默想】

聖城陷落使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反差。昔日繁華的城市,如今不但人口銳減,更是愁雲慘霧一片,失去了盼望,如同當時的寡婦一樣。昔日的貴冑如今成了奴隸,往日過節時人群熙來攘往的道路,如今也都荒涼了。人民尊嚴盡失,無人領導。猶如柔弱女子,一無反抗之力。她們找不到安慰,憂憤至極,只能以哀歌抒解,並作為對後世的警惕。若你是當時的先知,你會如何安慰他們呢?如何開解他們呢?

【經文默想】

耶利米哀歌1章6節
錫安的威榮全都失去。她的領袖如找不着草場的鹿,在追趕的人面前無力行走。

提摩太後書1章1-14節 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

【默想】

提摩太—保羅訓練出來的學生、傳道、牧者。保羅訓練他以前,其實他已經在他的母親與外祖母那裏得到很好的宗教教育,以及信心的孕育。經文中好幾處提到「心」的狀態,如「純潔的良心」、「無偽的信心」、「剛強、仁愛、自制的心」等等,顯然這些都是事奉的人應有的心靈素質包括了樸直、信仰、勇敢、節制、愛等等的特質,這是提摩太的祖母與母親長期孕育的。此外,保羅更帶著他實地的操練,使他得以成為一位可以託付的牧者。保羅在監獄中,更不忘作他的榜樣,向他作見證。保羅自己並不以所受的苦為恥,也就是說他並不以別人的想法而感到恥辱;因為他知道他是受上主託付的,他深深地相信上主,知道祂的作為,因此深信無論如何上主都會保守他。你感受到上主的託付嗎?祂託付了你什麼?其實每個在世上屬祂的兒女,都有祂所託付的使命。上主必要保守祂的受託者,無論任何環境,都有上主的看顧。你如何孕育你的心靈?使你的心能有純潔、無偽的信心,單純仰望,時時能感受到他人的軟弱與苦楚,勇於承擔,並有靈性的紀律,不斷成長。

【經文默想】

提摩太後書1章7-8節
因為上帝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,而是強、仁愛、自制的心。所以,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,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;總要靠着上帝的大能,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。

路加福音17章5-10節 芥菜種般的信心

【默想】

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,只要是「活」的信心,即使起初是最微小的,也會不斷地成長,終究會在信心裏成就偉大的事。反之,即便外表再宏偉,如果裏面的信心早已腐朽,那麼不久就會暴露敗象,禁不起時間的考驗。僕人之道就在於做好本分,這是應當有的作為,不該另外求報答。猶如我們行上主之道是應該的,心態上不是要以此得到回報。從以上經文耶穌的比喻中,你對上主有何新的發現?對自己有何新的提醒?

【經文默想】

路加福音17章10節
這樣,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,要說:『我們是無用的僕人,所做的本是我們該做的。』

【文字內容】

  • 經課一
  • 詩篇
  • 經課二

耶利米哀歌1章16-22節

【默想】

【經文默想】

詩篇137篇 巴比倫河邊的哭泣

【默想】

請閱讀經文後,安靜默想,
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,
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。

雅各書1章2-11節

【默想】

【經文默想】

【文字內容】

  • 經課一
  • 詩篇
  • 經課二

耶利米哀歌2章13-22節

【默想】

【經文默想】

詩篇137篇 巴比倫河邊的哭泣

【默想】

請閱讀經文後,安靜默想,
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,
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。

約翰壹書5章1-5,13-21節

【默想】

【經文默想】

【文字內容】

  • 經課一
  • 詩篇
  • 經課二

耶利米哀歌5章1-22節

【默想】

【經文默想】

詩篇137篇 巴比倫河邊的哭泣

【默想】

請閱讀經文後,安靜默想,
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,
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。

馬可福音11章12-14,20-24節

【默想】

【經文默想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