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29日(早禱) 【乙年‧顯現節後第四週.週一】

【乙年.顯現節後第四週.週一】

【早禱經課】

民數記22章1-21節 巴勒要巴蘭咒詛以色列

【默想】

今天的經文記述了以色列人開始進入摩押平原,當摩押王巴勒遠遠看到以色列的百姓要進入他的邊界時,感到極大的危機,尤其是知道他們從埃及出來的經歷,以及他們才剛剛戰勝了亞摩利王及巴珊王。於是他產生了很多的想像:「這群人要….」(廿二4),他想到要先發制人,並且想要借重超自然的力量…,因此他去邀請巴蘭,這位在「大河附近」的「先知」,所謂「大河」指的是「米所波大米」的兩河流域處,這是與亞伯拉罕的家鄉有地理上的淵源,經文中又提到摩押王與米甸長老交換意見,米甸是摩西的岳父的家鄉,這又可能與摩西又有宗教上的淵源。所以他有很大機會在某種程度上也認識「耶和華」上帝。但他同時也用一些法術和占卜,所以又稱為「術士」。摩押王請他來咒詛以色列人。巴蘭回應巴勒的使者,要求問耶和華,第一次上帝的回應很清楚:「你不可跟他們去,也不可詛咒這百姓,因為他們是蒙福的。」問題在於巴勒又送來了許多的禮物來,意志不堅的巴蘭,雖然口裏說了「不可違背耶和華上帝的指示…」但仍然讓巴勒的使者們感到還有機會,說他還要去求問上主。這次上主的回應顯然與先前的有所不同「這些人若來求你,你就起來跟他們去吧,只是你必須照着我對你說的話去做。」,「…他們若來求你…」「若」也可譯為「既然」,於是上主就放行,讓他可以去,但對於以色列的咒詛,卻沒有改變其禁令。你想為何上主兩個晚上的指示會有不同?你想巴蘭心裏想什麼?他自己是否想去?為何他不一次就回絕巴勒的使者,要再三求指示呢?答案不難想像,就是巴蘭其實對巴勒的禮物是「動心」了。口裏盡是講些好像很「敬虔」的話,其實卻一直要往上主不喜悅的方向而去,使徒彼得在彼得後書中對巴蘭的評語是「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」。經文的節尾巴蘭終究還是隨使者們出發了…,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危險,口裏還在說著屬靈的話,心思卻已經倒向了偏離主的道路呢?

【經文默想】

民數記22章12節
上帝對巴蘭說:「你不可跟他們去,也不可詛咒這百姓,因為他們是蒙福的。」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