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齋期與聖灰日

龐君華牧師/撰

「大齋期」在華語的教會中,不同的傳統有不同的翻譯,有的譯為「四旬期」,如羅馬天主教,有的譯為預苦期,如信義宗等教會,然而大齋期的英文 Lent 是來自央格魯撒克遜古語 Lencten,即「春天」的意思;到了春季我們要慶祝基督死而後生的「復活」奧蹟。這是個嚴肅而關鍵的信仰課題,我們必須每年要有所預備、反省與實踐,….不讓信仰的實踐流於形式與僵化。

大齋期的首日傳統稱為「聖灰日」它是指復活節之前的四十天(扣掉其中的主日),這樣算下來大齋期的首日一定會落在禮拜三,這日教會一方面宣布節期的開始,同時也舉行聖灰禮。

所以這個禮拜三又稱為「聖灰禮拜三」或「灰燼禮拜三」,英文是 Ash Wednesday,今年的聖灰日是 3 月 5 日,通常教會都有象徵悔改,以及承認對自我軟弱、真實懺悔的「聖灰禮拜」,同時也重新召回離開教會的信徒,教會會用去年已經乾透了的棕樹枝燒成灰燼,由牧者抹於額頭作為一個更新的記號,也就開始了四十天的齋期,
也就是一連續的靈修操練。

雖然事實上教會的每個主日都是紀念耶穌的復活,但是在大齋節期間的主日,會特別注重復活節前的心裏預備,如對自己信仰狀態的反省,覺察我們的信仰熱誠是否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減退,我們可能照樣出席主日崇拜,或教會的其他活動,但是我們的動機與動力都已經變質為一種外表形式,而失去內心更新的實質。

所以為了要在復活節當中,再次經歷新生的體驗,年年能在信仰及人生的路上再次出發﹙我們生命常常需要如此的更新﹚,在這節期間作深入的反省是必需的,並且也應該珍惜這個節期,有益地安排我們自己的獨處及靈修的操練。好讓我們的生命,猶如冬日後的春天,充滿著昂然的生命力。這樣才能享受上主所賜復活的生命以及見證。這幾週我們會陸續介紹靈修的建議。不過先讓我們從每日經文的默想開始,以期盼每日至少有一段純粹獨處與靜默的時間,長短皆可,不必冗長反覆的祈禱,但求先開始實踐奉獻一段專門在上主面前的時間。

以下有兩則大齋期的省察建議,歡迎讀者可以作個人的省察,或相約屬靈的伙伴一同來操練建立新的屬靈習慣:

誡命反省
不可有別的神我是否盡心、盡性、盡意愛上主?
不可製造偶像我是否將所擁有的物業、職業、家庭、名聲或健康的重要性,置於上主前面?我是否將金錢、性或權力視為恩賜?還是視為上帝?
不妄稱上主的名我的言語行為都榮耀上主嗎?
當守安息日我的生活是否被工作佔滿?我對自我的肯定是來自工作上的成就?或是來自我是上主的兒女?
當孝敬父母我的父母知道他們對我的重要,以及我對他們的尊敬嗎?我的兒女是否也知道我對我父母的態度?
尊重生命當我受到屈辱或冤枉時,我會否很快的寬恕?還是任由積怨或憤怒來主導我的回應?我是否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,如憤怒?
尊重婚姻我的生活是否貞潔?對感情或婚姻態度是否莊重?我是否將性視為神聖的禮物?我是否將友朋或任何他人視為情慾的對象,其作用只是為滿足自己?我是否支持或協助他人提升婚姻生活的品質?
尊重產權我是否會貪婪他人所擁有的東西?我對稅金、支出費用或資產負債的申報是否誠實?我是否樂於為他人貢獻自己所擁有?
尊重真理 我是否誇大自己的感受?我是否對他人的八卦感興趣,也喜歡傳播?我是否謹守我立下的承諾?我是否願意面對真實的自己?我是否常以真面目示人?
節制慾望我是否容易妒忌?我是否常感恩?我是否滿意上主已經給我的各樣恩賜?我是否常感覺別人受到的恩待比我多?我是否已經習慣想自己是與眾不同的人,所以
要受特別的待遇?

** 請預備不同的時間,每次選擇一項誡命作深度的反省,並記錄在您大齋期的靈修筆記上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