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約禮拜 The Covenant Service(英國循道公會)

翻譯自英國循道公會(The Methodist Church in Britain)網站文章〈立約禮拜 (The Covenant Service)〉

新年的開始,循道公會會友立下特別的志願

立約禮拜通常在新年的第一個主日舉行,這是循道衛理宗會友們靈修和門徒生活的核心,同時也顯示了他們致力於社會正義實踐的決心。在立約禮拜當中,教會喜樂地慶祝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恩典,就是:「我要作他們的上帝,他們要作我的子民。

這個恩典後來從以色列這族群擴展到後來在耶穌基督裡的所有人,同時這些人提供了一種人與上帝極佳關係的典範。

這關係主要涉及上帝子民的群體生活(例如以色列人、基督的社群),它也關心在那群體裡面的個人生活。

上帝所提供的是一個愛的關係。(Covenant)不是上帝和人類同意彼此提供貨物和服務的契約,也不是我們必須做甚麼事情才能與上帝產生關係,而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使得這關係成為可能。

是蒙恩的途徑(means of grace),我們藉著這個途徑接受且維繫這個關係。活在關係中遠比進入這關係來得重要。不是我們去取得與上帝的關係,而是我們住在這上帝已成就給我們的這愛的關係裏。

同時,這份來自上帝的恩典也是一項挑戰。如果上帝委身於我們,我們是否預備好要去接受與委身於上帝呢?即便我們選擇了接受這恩典與挑戰,那我們又如何能夠同時活出我們委身的身份,又不失我們脆弱的自我呢?

新約提出當我們加入這尋求耶穌的群體時,我們就回應了上帝的挑戰,並分享了耶穌跟天父的關係。這使得在門徒群體中,藉著聖靈充滿,鼓舞我們能夠活出這關係。(例如:耶利米書三十一章形容的約─將上帝的道寫在我們的心版上)

立約主日的起源

立約的想法主要是衛斯理約翰對於作為基督門徒的理解。他看到在中上帝的關係就像人類的婚姻關係(這是群體的也是個人的關係),一邊是我們,另一邊是在基督裡的上帝(以弗所書五章21-33節)

他最原初的立約禱告是把基督當成「我的頭和我的丈夫,不論禍福,不論貧富,不論得時不得時,要愛他尊敬他服從他,至死方休。」

衛斯理承認人們不只需要接受這個關係,也需要在關係裡面成長。因此他強調上帝的恩典和上帝的愛是不斷地在轉變著我們,所以我們要祈求在這聖潔和愛裡不斷地成長。

幾年下來,衛斯理逐漸看到一個需要:要有一個固定的禮拜,好讓人們可以更有機會向上帝敞開。他找到一些途徑使人們更深切地尋求上帝的供應和挑戰,並且也讓上帝可以催促他們作出回應。

1755年衛斯理創立了一個崇拜的形式,改編自約瑟和理查阿萊(Joseph and Richard Alleine)的作品。這些作品來自清教徒牧養和屬靈引導的傳統。因此衛斯理堅持立約主日要在牧養關懷、講道和引導的架構中進行。

這架構同時提供了作為基督徒群體裡的個人的需要。因此在這其中同時將個人靈修和公眾崇拜相結合。

在這當中會有一系列有關立約的聚會,包括講道、解釋和勸誡。邀請願意的人來參加立約崇拜。人們經過一日的退省,禁食禱告自我反省之後,才進行這立約的禮拜。禮拜中通常會安排聖餐。衛斯理認為聖餐所帶出的經驗,使約的內容得以落實。因此他敦促循道運動的跟隨者要重視這件事情,把這件事放在他們靈性生活的核心並常常分享。 整個程序並不隨著立約禮拜而結束,卻繼續鼓勵人們活出這透過基督與上帝立約的生活。在這其中人們可能會遇到困難、退步(backslide)。因此在往後的幾個禮拜中,牧者會跟進個人和團契進一步給予之教導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